近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公布了最新一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我校与深圳市智行千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达嘉鼎科技有限公司携手申报的2个项目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获批立项。这不仅是我校持续深化校企协同、深耕产教融合的里程碑成果,更是对我校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的高度肯定。
此次获批的两个项目,聚焦产业前沿与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鲜明彰显了我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办学特色。其中,“解藕与重构:基于岗位能力矩阵的高职课程模块化构建与优化” 项目,由校长刘春斌亲自牵头,联合深圳市智行千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该项目聚焦大数据产业岗位能力需求,通过 “课程解藕 — 模块重构 — 场景实训” 的创新路径,将企业真实项目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打造符合产业发展的模块化课程群,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适配能力。其精髓在于构建精准的“岗位能力矩阵”,为我校数据赋能、技术应用类专业提供前沿课程模型,这一举措正是我校 “立足数据产业、培养实战人才” 办学定位的生动体现。
另一项 “民办高校人工智能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就业导向型培养路径研究” 项目,同样由校长刘春斌主持,携手北京信达嘉鼎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该项目直击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人才结构性缺口这一痛点,将深入研究校企高效协同育人机制。其核心是探索如何将企业真实项目资源、研发需求与实战环境无缝引入教学全过程,构建以实际就业能力为标尺的培养路径。创新 “高校课程 + 企业认证 + 实习就业” 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引入企业先进技术认证体系与实战导师资源,构建从人才培养到就业输出的闭环生态。该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我校在人工智能领域 “产学研用” 协同发展的办学优势,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一所以“大数据”为特色的职业院校,我校始终坚持 “数据驱动、跨界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联动、协同融合”办学思路,未来,学校将以项目实施为契机,深化与优质企业的战略合作,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精准对接,为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立足铜仁、深耕贵州,积极融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浪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